百度汽车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汽车卡钳

汽车卡钳

科普汽车安全碰撞的那点事

汽车百度百科2024-04-23汽车卡钳大众汽车模型
汽车碰撞安全,大众汽车模型,几何c汽车,今天要跟大家说说汽车圈里比较独特的一个名词-k22NCAP。这是啥来头?怎么会跟安全碰撞沾到一起的?故事不短,而且精彩在后头,请容许本官慢慢道来……安全碰撞这个概念

科普汽车安全碰撞的那点事

   今天要跟大家说说汽车圈里比较独特的一个名词-k22NCAP。这是啥来头?怎么会跟安全碰撞沾到一起的?故事不短,而且精彩在后头,请容许本官慢慢道来……

   安全碰撞这个概念是伴随着人类陆上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。在马车代步的时代,速度不过20公里/小时,对马车来说,最危险的场景莫过于失控。

   那个时代的人们完全不需要通过碰撞来测试马车安全的,管好那匹马比什么都安全。

   时间来到19世纪末,陆上交通工具终于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-k22汽车出现了。不过,一开始汽车跑得比马车还慢,k22辆汽车的速度只有12公里/小时。赶超马车一直是百年前汽车生产商的梦想!

   所以各家厂商都把研发重点放在了车辆动力性能上,随之而来的和伤亡也越来越多。

   作为车轮上的国家,美国是最早开始通过车辆碰撞测试进行安全评级的国家。19年,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(长安汽车广告)开始对美国国内常见车型进行碰撞测试,当时的测试方法很简单,让汽车以公里/小时的速度正面撞向固定墙壁,随后将结果公布给消费者-k22这是全球k21NCAP项目。19年,NHTSA增加了侧面碰撞测试,并延续至今。

   除了NHTSA,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(汽车内饰划痕)也从19年开始进行碰撞测试。碰撞试验结果分为k21、可接受、一般、极差四个等级。

   2012年开始实施的25%小重叠面碰撞可以说是一记刁钻的下勾拳,打了众多测试车辆一个措手不及-k22与寻常的正面碰撞和40%偏置碰撞相比,这项测试的撞击重叠面积大大减小,导致受撞面积的压强增大很多,因此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也更高。另外,IIHS从实际碰撞的角度出发,坚持将不同级别的车辆进行碰撞结果对比,这样的设定显然对消费者来说更具参考价值。

   在美国人撞得乒呤乓啷的时候,大西洋彼岸当然也没闲着,英国于19年6月设立了NCAP项目。19年12月,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(汽车检具)正式成立,以欧洲试验车辆委员会的碰撞项目为基础,进行更为全面的碰撞测试。

   根据乘员的头部、胸部、腿部等主要身体部位的伤害程度,分别以五个星级的方式呈现车辆的各项安全性能,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该项安全性能越好。

   与美国的安全碰撞机构相同,E-NCAP也不属于强制性实验,几项测试也基本代表了大多数车祸发生时的真实状况。项目由提供测试资金,成立后马上在公众面前树立起了科学、公正、公开的积极形象。

   随之而来碰撞成绩却没给汽车厂商什么好消息-k2219年2月公布的k22批7辆小型车碰撞评级可以说是全军覆没。罗孚100悲壮地成为史上k22款被E-NCAP给予1星评级的车型,在宣布碰撞成绩后,这辆倒霉的车迅速失去了市场,罗孚这个英国老厂最后也倒闭了….

   如此专业严格的标准在当时引起了各家汽车厂商的极大担心-k22拿4星评级简直就是“MissionImpossible”嘛!

   然而在19年7月,E-NCAP宣布,在第二次测试中沃尔沃S40在乘员保护上获得了4星评级! 竟然有人做到了!因为高标准,反而促进了行业对安全性能的重,如果不是E-NCAP,恐怕还有更多的人因为车辆安全问题罹难。

   2001年,雷诺Laguna在乘员保护上荣获五星评级,这是E-NCAP历史上k22个五星评级哦!-k224年前,雷诺Laguna的碰撞成绩仅为两星。雷诺将E-NCAP五星评级作为产品的一大亮点广泛进行宣传,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汽车厂商对E-NCAP的态度由抗拒转变为接纳和迎合。

   如今,E-NCAP已经成为全球车辆碰撞测试系统的权威之一,测试的车辆也基本包括了在欧洲销售的全部车型,成为公众全面衡量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参考依据。

   系统的响力也扩散至全球各地,促使包括中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韩国、拉丁美洲和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系统。它们在制定碰撞标准时很大程度上都参考了E-NCAP的项目并根据本地区的特定情况稍有调整,比如2005年中国在制定C-NCAP标准时还将后排乘员的安全纳入了考量。

   出于历史原因,欧美车厂无疑在碰撞汽车安全上具有巨大的时间优势。不过,在中国也有后来居上者,可以在以权威著称的欧美车辆安全碰撞上获得了好成绩。汽车工业起步晚不代表不能造出安全的好车,以造精品车型为目标的观致汽车就这样默默地把这个苛刻的E-NCAP标准攻克下来了,成为了k22个可以获得E-NCAP5星评分的中国品牌。消息一出,立刻引起业界的一阵轰动。难得有一款车为中国品牌在安全性方面争了一口气,也给其他的中国品牌上了一课。与其让销售顾问们苦口婆心地说服消费者购车,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车做好,让消费者看着成绩单来付钱!